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奔向幸福新生活
武陵山腹地,万峰挺立、沟壑纵横,云雾在高峰与沟壑间翻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00多万各族人民,冲破地域屏障,消除千年贫困,正奋力奔向幸福新生活。
“十三五”时期,是湘西州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奋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湘西州变化最大的时期。
“十三五”期间,湘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十四五”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湘西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6.9%。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70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756元、10046元,比上年增长8.2%、9.4%;贫困人口由2015年50.92万人减少到1.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3%下降至0.65%,全州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89.9%。
千年绝对贫困基本消除
10月,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吴满金的女儿出生7个月了。
“我的女儿叫龙思恩。”吴满金说,给女儿取名“思恩”,是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给我们的。希望自己的小宝宝长大后多学点知识,不忘党的恩情,建设好家乡。
吴满金和丈夫龙先兰曾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下,去外地学养蜂。“从2015年4箱蜂发展到现在,已有300多箱。”吴满金说,去年她家纯收入有40多万元,从贫困户变为富裕家庭。
“十三五”期间,湘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和对湘西州脱贫攻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以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为抓手,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
湘西州委连续7年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1号文件”,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目标、责任、政策、投入、考核和监督体系。推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州县市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全州组建1740支工作队,对1110个贫困村和630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社区)进行全覆盖驻村帮扶,组织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万余户贫困户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形成了州县乡村4级书记带头抓、全州上下齐心干、社会各界同参与的脱贫攻坚大合唱。
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湘西州因地因人定制帮扶措施,大力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乡村旅游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发展脱贫、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保障等“十项工程”,把扶贫工作工程化、项目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017年,吉首市脱贫摘帽。2019年,湘西州7个深度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36个贫困村出列,8.9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65%。脱贫攻坚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千年来困扰湘西州的绝对贫困问题基本消除。
“美丽湘西”建设成效显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托绿色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建设“美丽湘西”,成为湘西州的战略选择。
“绿色生态和原生态文化是湘西州最大的优势,把湘西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是推动湘西州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选择和必由之路。‘美丽湘西’建设,是放大生态优势、优化基础环境,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程。”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说。
近几年,呼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湘西”大会战,在湘西州全面展开。
2015年突出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产业同推进、环境同整治、事务同管理“五同”协同推进。
2016年将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同建同治、网格社会服务三大工程全面融合。
2017年在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基础上,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乡村规划提升、基础设施提质、人居环境美化、特色民居保护、产业富民强村、乡风文明培育6大行动。
2018年在不断推进“美丽湘西”建设提质升级基础上,全面启动“厕所革命”。
2019年以“四治”为抓手巩固成果,以“四大创建”为突破口打造亮点。“四治”即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违建;“四大创建”即创建十条最美生态公路、百个卫生城镇(村)、千个美丽乡村、万户最美农家。
“十三五”期间,湘西州面貌巨变,“美丽湘西”建设成效显现。州府新城、高铁新城、乾州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全面推进,2019年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08.1平方公里,全州城镇化率达47.8%,城镇人口达到126万人。
城镇品质品位不断提升。县城以上污水、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城区停车位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镇公厕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天然气管道建设和美化亮化工程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道路交通、物流园、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相继建成,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
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14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个,完成秀美村庄建设500个,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园林、卫生城市与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小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生态乡镇、示范村和生态村。
“神秘湘西”成为靓丽名片
今年国庆期间,“网红打卡地”永顺县芙蓉镇迎来大批游客,全新升级的“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非遗传承文化大戏带领游人走进历史岁月,穿越土司王朝,感受土家风情。
“十三五”期间,湘西州坚持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围绕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4大核心景区,加快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2019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746.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0.1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70%、145%,全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以上,全域旅游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目前,全州拥有国家A级景区35家,其中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23家。湘西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吉首市加快矮寨5A级景区创建工作,现已完成旅游公路、电瓶车道、智慧景区、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
市场抽样调查显示,来湘西州的游客对这里的民族文化感兴趣程度为53.88%,高出全省平均值27.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湘西州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
文化旅游,是湘西州对外交流靓丽名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天下凤凰、土司王城、世界边城等子品牌。持续举办土家族社巴节、苗族赶秋节、吉首鼓文化节、中国(古丈)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十八洞、塔卧、茨岩塘入选“潇湘红八景”,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景点。
湘西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5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该州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世界非遗花垣苗族赶秋,国家非遗26项、省级非遗84项。
同时,湘西州全力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103公里,龙永、永吉高速建成通车,桑龙高速开工建设,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和二级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融入了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并以州府吉首为中心形成了湘西“2小时经济圈”。
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湘西州没有快速铁路的历史。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加快建设,铜吉高铁建设开工在即,湘西州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插上新的腾飞翅膀。
(文/李孟河 彭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