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陪餐”要从“制度”陪起
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于4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这一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并做好陪餐记录。一时间,各地中小学校、幼儿园均刮起了一阵校长“陪餐风”。
作为学校的法人,校长“以身试餐”引发了一系列的良性效应。把校长和学生的进餐安全“捆绑”在一起,学生吃啥,校长就吃啥,效果必然立竿见影。何况,校长在食堂陪餐,不仅能亲身体验饭菜质量,在现场了解学生们对饭菜质量的真实评价,还能切身感受学生就餐的困难,抓准学校食堂改进的方向和难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就餐环境。所以,当“校长陪餐风”刮来,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只是校长也是个凡人,他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他还是一校之长,时间有限,精力亦有限,在食堂待的时间过长,必将影响其它工作的开展。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样样都重要,如果每项工作都需要校长亲力亲为陪同才能见成效,校长就是有七十二变恐怕也分身乏术。仅仅依靠校长亲力亲为的用餐体验,很难将具体的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时间一长,校长陪餐还会流于形式,蜻蜓点水,给人以“叶公好龙”之嫌”。
相比校长亲力亲为的“以身试餐”,河南省商丘中学的做法似乎更接地气。该校每隔几天邀请家长实地“考察”学校餐厅,让家长走进后厨。通过家长代表对后厨进行不定期检查,让家长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听取师生家长对食堂、外购食品以及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意见、建议等等。如此做法受到了当地家长、社会的纷纷点赞,引得众多学校竞相效仿。
可见,校长“陪餐”陪的应该是制度。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长效的监督机制,“陪餐制”能否形成常态、扛起保障学生就餐安全的重任,还是个未知数。作为学校的领头羊,校长要从源头抓起,强化日常监管,严格把关食品采购、食品储存、从业人员健康、餐具炊具消毒、周边环境卫生、档案记录、信息报送等并形成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日巡查、周通报、月总结、岗位责任制和台账管理等制度,形成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大网络 ”。通过高密度检查、高标准要求、开展从业培训等方式,严把采购、清洗、加工、消毒、培训等多个项目关口,确保学校食堂“天天检查、天天处理、天天整改、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改进”。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是一个系列工程。让学生吃到安全、健康、营养的饭菜绝不能只靠校长“陪餐”,更应该加大管理力度,让食品从采购、验收、加工、储存到最后摆上学生餐桌这一整个过程都有据可查、接受监督。只有让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相结合;让日常规范与严格的惩戒机制相结合,校长“陪餐”才能走得更远,才能“陪”出效果。(新田县教育局 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