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以砥焉 化钝为利—对新常态下做好“四上”单位申报工作的思考
“四上”单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统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申报类型和数量对搞准国民经济总量、结构、效益、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岳阳市近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而加速加力推进新增长极建设,就必须释放发展新活力,不断壮大"四上"单位队伍。为此,认真做好“四上”单位审批工作,及时将符合入库标准的企业增加到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在库总量稳中有升
截止2016年底,全市在库“四上” 单位个数2887家(不含5000万投资项目单位159家),比去年在库单位数多34家,同比增长1.19%,其中:工业1285家,建筑业240家,批发零售业480家,住宿餐饮业96家,房地产业36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422家。
(二)入库数量稳步增加
2016年全市新增“四上”单位270家。其中:月度新增117家,年度新增153家;新投产企业126家,成长型企业144家。分专业看:建筑业14家,同比增加10家;贸易58家,同比增加16家;房地产业34家,同比增加6家;服务业18家,同比增加1家;工业102家,同比减少6家;投资业44家,同比减少4家。分县市区看:申报单位数最多的是湘阴县47家,占全市新增单位数的17.4%,其次是临湘市39家,开发区35家;申报增速最快的是临湘市,同比增长95%,其次是湘阴县同比增长80.8%,云溪区同比增长54.5%。
(三)单位退出同比持平
2016年全市退出“四上”单位95家,与2015年退出单位数相同。2016年“四上”单位入库净增175家,分专业来看,实现了所有专业正增长,净增数最多的规模工业有68家;分县市区来看,除开屈原管理区是负增长,其他县市区均为正增长,净增数最多的临湘市有36家,平江县、南湖新区、湖南临港产业新区没有退出单位。
二、存在问题
(一)服务业申报工作比较滞后
由于服务业主管部门不明确,导致规模服务业申报相对落后,2016年新增规模服务业18家,仅占全市新增“四上”单位的6.7%。从申报期别看,月度申报中全省只有我市没有服务业申报单位;分县市区来看,申报最多的经开区仅9家,其次平江县6家,湖南临港产业新区2家,岳阳楼区1家,其他县市区均没有申报单位。服务业申报工作的落后,与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不相匹配。
(二)申报工作进展极不均衡
2016年新增“四上”单位数量前四名的县市区是湘阴县,临湘市,经开区和平江县,占全市申报总数的57%,而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君山区,湖南临港产业新区的新增“四上”单位,仅占全市申报总数的8.1%。
(三)协作配合程度亟待加强
一是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紧密。虽然部门单位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搭建,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程度不高,对满足申报条件的单位的排查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企业漏报;二是申报企业的配合程度不高。一方面,企业申报成功后,每月需要按时报表,增加工作负担,还对地方政府可能从严征税产生担忧,从而不愿意参加申报,另一方面申报入库资料审核要求相当严格,导致经常需要补充修改,部分企业出现厌倦情绪,主动配合程度不够。
(四)基层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平时月度申报不及时、不积极,从而集中到年底申报,应付了事;另外由于申报审核要求严格,基层工作人员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建议
市政府高度重视“四上”单位申报工作,从2016年开始,已列入全市重点工作,要求各部门和县市区做到齐抓共管,应统尽统,但是“四上”单位申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全面推行奖惩政策,提高工作积极性
自《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四上”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岳政办函[2015]50号)下发以来,明确建立了“四上”单位申报奖惩机制以后,全市的“四上”申报工作有了明显的改进,从2014年的申报数75家增加到了2015年的247家,奖励政策继续铺开之后,2016年申报数又比2015年增加了23家。2016年申报奖励已经下达,主要针对工业、服务业和贸易专业,今年应继续积极推行奖励政策。一是扩大奖励范围,做到申报企业全覆盖;二是对参与申报的主要工作人员适当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四上”申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建议将“四上”单位申报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让各县市区、各市直部门充分认识“四上”单位申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为促进各县市区、各市直部门“四上”单位申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加强部门合作,提高工作高效性
为确保符合“四上”申报条件的单位及时入规,应统尽统。一是充分利用和完善部门单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四上”申报名录后备库,把有良好发展势头和前景的单位尽量纳入名录库中,随时进行观察和监测,择优遴选,切实做到达标一个,申报一个;二是建立“四上”单位申报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建议由统计局牵头,发改、税务、工商、质监、民政、经信、商粮、文广、交通、旅游、住建、公安、教育、卫生、房产等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四上”单位申报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四上”单位申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四上”申报单位后备库情况,排查及汇总出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精心组织申报,及时审批入库。
(三)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高工作主动性
1.进一步加快培育企业步伐。根据全市小微企业实际生产规模及其经营状况,建议由工商部门根据工商年报,税务部门根据纳税情况,摸排筛选出重点培育扶持企业和大型个体户,加入“四上”申报名录后备库。努力实现“小上规、个转企”目标,并配套出台培育规模企业、推进“个转企”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有计划的培育规模企业,积极支持引导企业升级入库,增加“四上”单位数量,提升“四上”单位质量。
2.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岳阳市要紧紧抓住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契机,利用好区域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强化传统产业优势,激励新兴产业发展,切实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软环境上帮助、信息上引导等方面逐步加大对企业的投入,为经济增添活力、为"四上"单位积聚新生力量。
3、进一步加强部门主导作用。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统计”和“统一制度、分级实施、部门分工、条块结合、各负其责、统一核算、资源共享”的原则,强化部门统计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要建立覆盖全行业的统计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一是要明确服务业申报牵头部门,建议效仿经信委负责工业申报,商务粮食局负责贸易申报等,指定文广新局负责文化艺术、广告、动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的规上服务业申报;体育教育局负责教育、体育行业;交通局负责物流、交通行业;卫生局负责卫生、医疗行业;公安局负责娱乐、休闲行业;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管理行业。充分利用部门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服务业单位及时入统入规;二是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相结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壮大旅游、物流两大优势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要想方设法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单位占"四上"单位的比重,从而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
4.进一步扩大在库单位规模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加强“四上”单位申报已经逐步引起重视,但是却忽略了对已经在“四上”单位名录库里面的中、小企业更进一步的扶持,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部分已经在库的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困难,若政府不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和生产经营,其中部分企业可能很快会由“四上”转为“四下”,从而批量退出“四上”单位名录库。
(四)加强申报业务指导,提高工作规范性
“四上”单位申报审核流程多,资料要求严格,需要县市区负责申报的相关人员对申报要求十分熟悉。由于基层人员调动频繁,工作负担重,少数人员准备的申报资料不符合要求,造成反复打回修改,甚至因此而超过申报期限,只能延期申报,尤其是近两年申报要求有重大变化,对申报质量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市县两级一是要继续加强业务指导,举办各类培训班,直接深入企业进行申报指导,充分利用QQ、微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进行答疑解惑,提高工作规范性,确保申报成功率;二是要按照“专业审核和名录审核相结合、综合审核和分项审核相结合、人工审核与程序审核”的方法,实行流水线作业,确保审核工作中每个环节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