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季度岳阳市服务业运行情况简析
2014年三季度岳阳市服务业运行情况简析
2014年以来,全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7.82亿元,同比增长11.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0%,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二)规上服务业企业经营态势平稳,经济效益较去年有所下滑。
1-8
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除批零住餐、房地产和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69.47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去年同期增长4.4个百分点;
营业利润7.09亿元,同比下降7.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个百分点;
应付职工薪酬9.29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
(三)邮电业稳步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拓展,全市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今年三季度,全市邮电业务总量
37.04
亿元,同比增长23.2%,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9亿元,增长11.2%;电信业务总量35.15亿元,增长23.9%。
(四)证券业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随着
股票市场逐渐摆脱低迷影响,全市证券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三季度,
全市证券开户数为36.32万户,证券交易额833.15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AB股累计交易金额为790.75亿元,同比增长24.4%;基金累计交易额42.40亿元,同比增长429.3%。
(五)保险业
趋势平缓,仍有待优化
。
2014
年三季度,全市共计完成保费收入
30.73
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产险保费收入为11.20亿元,同比增长19.2%;寿险保费收入为19.53亿元,同比增长2.5%。保费规模排名全省第五位。
二、当前服务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业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受市场需求推动服务价格走高等影响,企业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支出加大,经营成本上升,挤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其税收减少,对社会的贡献力有所减弱。
(一)服务业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受市场需求推动服务价格走高等影响,企业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支出加大,经营成本上升,挤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其税收减少,对社会的贡献力有所减弱。
(二)
结构上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不高,新型业态发展不快,高端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偏弱。服务业企业“低、小、散”现象严重,缺乏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规模、上档次的服务业集聚区。
(三)
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招工难问题继续显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价、物价不断上涨,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以及在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招工难造成企业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员工的过快流动也造成了企业服务质量的下降。
三、对策和建议
(一) 培训为主,执法为辅,指导监督常抓不懈。 服务业企业存在小、散、差等现象,各项工作普遍不规范,对统计工作更是了解不够,造成上报数据比较随意,影响总体经济数据。若想杜绝随意性问题,首先要以培训为主,其次执法要跟上,执法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最有效方法。最后做到经常下企业指导监督,常抓不懈,防范于未然。
(一) 培训为主,执法为辅,指导监督常抓不懈。 服务业企业存在小、散、差等现象,各项工作普遍不规范,对统计工作更是了解不够,造成上报数据比较随意,影响总体经济数据。若想杜绝随意性问题,首先要以培训为主,其次执法要跟上,执法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最有效方法。最后做到经常下企业指导监督,常抓不懈,防范于未然。
(二)完善落实服务业扶持政策。
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好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协调和引导,完善落实财税、融资、土地和人才等相关扶持政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大服务业的投入,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 优化就业环境,加大人才吸引力。 着力把服务业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服务业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同时,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协调企业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组织企业开展招聘会;同时利用网络,报纸,手机短信以及电视等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宣传企业形象,更好地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三) 优化就业环境,加大人才吸引力。 着力把服务业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服务业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同时,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协调企业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组织企业开展招聘会;同时利用网络,报纸,手机短信以及电视等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宣传企业形象,更好地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