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港区政务 > 数据发布

做大做强做优岳阳淡水鱼加工业(2010第68期)

  岳阳是湖南省淡水鱼养殖与销售的重点区域, 2009年全市水产品产量36.4万吨,渔业总产值46.4亿元,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从资源条件看,我市具备成为水产大市、水产强市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市淡水鱼加工和综合利用一直处于渔业内部三大支柱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要实现水产大市、水产强市的目标,必须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淡水鱼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利用我市的渔业资源优势,做大淡水鱼加工总量,做强做优洞庭湖淡水鱼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我们各级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一、淡水鱼加工前景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淡水鱼产量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加淡水鱼产品的附加值,2004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水产品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淡水鱼加工要按照“一保鲜、二保活、三加工”的原则,销售以活、鲜产品为主,在冰鲜和冷冻的条件下,逐步发展分割、切片加工,搞好配送,抓好鱼糜、鱼片以及新型盐干品、熏制品、调味制品的开发,综合加工开发利用不可食部分,提高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等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据统计,2004年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426.6万吨, 2006年达到1799.4万吨,2007年达到了2125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大约18%,可以看出,我国水产加工品总量占水产品总量比重逐年在提高,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比重,国内水产加工业发展空间仍较大。就行业周期来讲,水产品加工业处于行业成长期。

  一方面,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对鱼的保健作用认识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进一步优化,对食品消费特别是优质水产食品消费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对水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个性化的新特点,优质、营养、安全的鲜活水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另一方面,国内畜牧业不断遭受“禽流感”、“蓝耳病”等疫情的冲击,只有水产业尚未发生疫情,且全球水产品资源日渐枯竭,开发水产加工产品正当其时。可以预见,随着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品种的优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型,我国水产品消费将会迎来长期增长,水产加工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淡水鱼加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国内淡水鱼加工现状

  我国水产品加工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一直以开发性研究为主,主要是研究海水鱼加工和综合利用,而对淡水鱼加工技术的研究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特别是淡水鱼蛋白质冷冻变性和鱼肉中存在泥腥异味,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难点。据FAO(世界粮农组织)统计,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而后销售的,鲜销的比例只占总产量的25%。而我国目前的加工比例仅占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淡水鱼的加工比例更低,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50%以上的淡水水产品,加工比例不足10%,鲜销的比例超过90%。近10年来,淡水鱼养殖发展迅猛,产量急剧上升,但由于加工没跟上,鲜销又供大于求,一些地区已出现“压塘”现象,严重制约了淡水渔业的发展。

  2、岳阳淡水鱼加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岳阳淡水鱼加工企业发展比较快,由于门槛低,一些淡水鱼加工企业纷纷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岳阳现有大大小小淡水鱼加工企业180家,主要生产烟薰、冷冻、盐渍、油炸、罐头等鱼块或全鱼制品。2009年全市共加工原料鱼2万吨,鱼制品加工率为5%,水产加工年产值近5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年产值近300万元;创造利税近1000万元,安排就业人数1万人。绝大多数淡水鱼加工业存在加工粗糙、技术含量低、产品跟风趋同、卫生安全性不高和缺乏知名品牌与龙头企业等突出问题。其中,也有一些企业由于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高,成长迅速。如成立于2001年的渔米之湘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九年发展,成为全市淡水鱼加工的龙头老大,年加工原料鱼也达到10000吨,鱼制品3000余吨,年产值达到1.1个亿,其生产的休闲鱼制品、风干鱼、手撕酱板鱼、酒糟鱼、盐焗鱼、泡椒鱼等八大系列,40多个规格品种的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其“渔米之湘”商标也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一是淡水鱼加工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小。进入淡水鱼加工行业,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低、投入不大,因而大量的民间资本迅速进入这一行业,近2年来,沿洞庭湖一带的岳阳城区和楼区等地的淡水鱼加工私人企业迅猛增加,不少企业是作坊式经营,企业规模小而散,不能形成合力。全市现有的180家淡水鱼加工企业,2007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仅为1亿元,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资产不到60万元。企业规模小,还表现在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能与养殖者结成利益同盟体,因而也缺乏自己的原料鱼生产基地。由于水产品集中上市的特殊性,使加工企业需要利用大量的资金在每年的7-11月大量收购、囤积原料鱼,资金不足的企业在原料鱼上市淡季,基本上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如岳阳味一工贸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1200吨,加工总产量400吨,去年平均开工率只有68%,生产能力只占加工能力的33.3%;湘岳食品水产品年加工能力5000吨,去年加工总量3000吨,开工率也只有80%,而华容华凯去年基本停产。现有180家淡水鱼加工企业中,年产值300万元以下的152家,年加工产值在300万元以上的28家。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有渔米之湘、不二家、湘岳食品等3家,年产值2000~5000万元的有5家,年产值1000~2000万元的有5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下的15家。

  二是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低。我市的淡水鱼加工品,基本是速冻、调味、腌制、腊制、干制、熏制、盐渍等的鱼块或全鱼制品,约占全部水产加工品的90%。这类产品只是对淡水鱼进行简单的整理,分割等处理,由手工或作坊加工而成,属典型的物理型粗加工,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即便是有加工设备的企业,其加工机械也因陋就简,不具备鱼类加工所需的去头,去内脏,去鳞,切鱼片,成型等专业机械的生产能力。由于鱼块或全鱼类制品具有形态美观、实惠、食用方便和价格较低等特点,社会需求量很大,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加工这类水产品的企业增加很快,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跟风趋同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如我市的湘岳、渔都、不二家、童记三利和、东洞庭渔王、笑呵呵等等,除了包装略为不同外,产品大同小异,且都以此类食品为当家产品。而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鱼糜制品、罐头、模拟食品,因为对加工设备、机械化水平、生产厂房、生产工艺、人员素质等要求比较高,在岳阳还是空白。

  三是生产不规范,卫生安全性不高。我市淡水鱼加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技术问题和卫生安全问题。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不少企业无技术人员,无检验设施,无产品质量标准,生产随意性大,各批次产品质量只凭感觉,无法控制,无定数,差异较大。长此以往,极不利于我市水产加工产业正常、有序和健康发展。同时,淡水鱼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工作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没有一家企业通过了这类食品的认证。主要表现在:①缺乏严格规范的人员、工器具、场地的清洗、消毒程序;②缺乏必要的原料鱼保鲜、防腐设施(如冷库、冷藏车),原料鱼在进厂加工之前,已经不新鲜,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腐烂、变质现象;③生产过程卫生管理不规范,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熟食不分开,半成品、成品不分开,腌制与烟熏过程不规范(存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亚硝胺、苯并芘的潜在可能性),杀菌不彻底以及非流水作业等生产过程的卫生问题。

  四是产品研发能力差,科技含量不高。我市的淡水鱼加工企业几乎没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水产品加工工艺与技术基本维持在比较原始、简陋或者作坊式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也是我市淡水鱼加工行业产品跟风、同质以及一窝蜂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象香辣、豉汁、手撕鱼等就是明显的例子。而我们邻近的湖北荆州已经开始了鱼肉火腿肠、甲壳素、虾仁、风味鱼等4个系列20个品种的精加工。同时还打造了“楚龙兹露牌”甲壳素、“楚玉牌”虾仁、“万家汇”鱼子酱、“大东方牌”鱼肉火腿肠、“漳河牌”风味鱼、“长湖牌”鱼糕等水产品加工品牌。

  五是综合利用尚未起步,部分利益链条丢失。水产品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诸如鱼头、骨刺、鱼皮、鱼内脏、鱼鳞以及漂洗水等下脚料,这些下脚料约占全鱼质量的35-40%,目前,这些下脚料基本上没有综合利用,被直接废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和邻省湖北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如鄂州武昌鱼股份公司就利用下脚料加工成下脚料粉,用于饲料;湖北水科所利用下脚料研制了风味鱼酱;湖北工业大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将淡水鱼下脚料综合利用,开发了下脚料多肽营养液、超微鱼骨粉和保健鱼油三种产品。

  三、做大做强做优岳阳淡水鱼加工业的建议和措施

  大手笔发展岳阳的淡水鱼精深加工,可以提高我市淡水渔业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可以加快我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带动水产养殖生产单位及渔农增收致富,推动水产养殖和渔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可以转变岳阳淡水鱼的市场营销方式,缓解“养鱼容易卖鱼难”问题,调节淡水鱼的供求,提高水产资源的附加值,使水产品由初级产品单环节竞争转化为产业体系的竞争,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力度,优先培育一家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淡水鱼加工龙头基地企业,创造一至二个国内外公认的名牌,形成优势淡水鱼加工基地,推进淡水鱼精、深加工走集团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从而以扶持性政策来吸引投资,激发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热情,助推本地名优特资源的最大产业化。

  近期发展进程可以预测为:

  2010年整合后的淡水渔业加工基地年加工淡水原料鱼达到4万吨,同比增长20%,预计加工产值7亿元。

  2011年整合后的淡水渔业加工基地年加工量达到6万吨,预计加工销售收入10.1亿元。

  2012年淡水鱼加工年加工量8万吨,产值16.3亿元。

  2013年淡水鱼加工年加工量11万吨,产值24.3亿元

  2014年淡水鱼加工年加工量15万吨,产值35.5亿元

  2015年淡水鱼加工年加工量20万吨,产值50亿元

  建议和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研发能力,培养知名品牌。我市的淡水鱼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新产品开发能力差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新产品开发基本是模仿、跟进外省市产口,水产加工业在低水平上盲目发展、徘徊、重复。外省的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具有很强的背反产品研发能力,普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水产食品研发中心。我市也应该借鉴这一先进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要放在建立务实的产学研合作的水产食品研发中心,增加淡水鱼加工企业的技改投入和精深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上,始终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我市传统的淡水鱼加工企业。利用科研院校的人才和设备优势,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产品,获得人才的培训等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互动,积极省际和国际的水产加工学术交流活动,吸引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我市淡水鱼加工业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不高,投资少,门槛低,在资本自由流通的今天,大量民间资本已进入或准备进入这一行业,致使这一行业已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应提高进入这一行业的硬件和软件门槛,如设备厂房条件、检测仪器、技术人员数量等硬件门槛,以及QS、GMP、HACCP、ISO系列认证等软件门槛,鼓励大投资、大资本、先进技术和产品进驻岳阳淡水鱼加工行业,引导这一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加速这一行业的优胜劣汰过程,营造扶持龙头企业、培育行业知名品牌的大环境。

  2、推进淡水鱼加工企业与渔民、养殖户建立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淡水鱼加工企业同渔民、养殖户的联结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一是要引导淡水鱼加工企业树立“渔业发展我发展、我与渔业共兴衰”的经营指导思想,直接建立淡水鱼加工原料基地。二是要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协会、渔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渔民、养殖户组织化程度的主要途径。它由渔民、养殖户自发组织,代表渔民、养殖户与淡水鱼加工企业进行谈判。一方面可以减少淡水鱼加工企业与千家万户渔民、养殖户的直接接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渔民、养殖户的利益。特别要引导协会内部通过统一品牌、联合营销、联户担保等形式,提高渔民、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淡水鱼产品的竞争力。三是加强食品加工行业商会的建设。入世后,淡水鱼加工面临的是更加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单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势单力薄。要适时把同类加工企业组织起来,扩充行业商会的实力,实现行业自律,防止企业间竞相压级压价、自相残杀。

  3、继续调整和优化渔业结构,不断提高淡水鱼产品质量,搞好原料鱼产加(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对接。淡水鱼加工产品的质量优劣,成本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原料鱼的品质。淡水原料鱼的质量是加工优质产品的基础。为此我市要继续调整和优化渔业结构,搞好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原料鱼生产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根据加工企业的需要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原料鱼生产基地。同时,要十分重视安全养殖,把抓好淡水鱼卫生安全质量作为入世后淡水鱼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破壁垒、跨门槛”的突破口来抓。从我市的现状来看,淡水鱼产品安全的品牌工作起步较晚,注册商标虽多,但是真正意义上无公害的淡水鱼产品品牌屈指可数。加入WTO后,以食品卫生安全为主要的“绿色壁垒”越来越多,而我市淡水鱼加工企业对淡水鱼产品安全生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已经成为提高我市淡水鱼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全面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水产健康养殖,努力提高淡水鱼产品整体质量,夯实淡水鱼加工企业的产业基础。

  4、加强行业引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长期以来,淡水鱼加工业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行为,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水产加工业的科技投入极少,其实,淡水鱼龙头加工企业和渔民、养殖户是利益共同体,尤其是在淡水鱼相对过剩的现阶段,企业更多地承担了淡水鱼生产和经营的风险。淡水鱼加工企业的发展,对增加渔民、养殖户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首先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引导我市的淡水鱼加工业逐步向鱼糜制品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增加对淡水鱼加工企业的资金扶持,建议建立淡水鱼加工产业化经营专项基金和风险基金,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三产业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扶持水产品加工。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投等多种形式支持淡水鱼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拓展、质量标准体系创建。特别是淡水鱼收购季节性强,资金需求量大,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对淡水鱼加工企业所需收购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在贷款程序上,应优先审定项目,发放贷款,适当放松贷款的担保、抵押条件;其次,要下力气对淡水鱼加工行业进行整合,要整合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筹建水产品加工园区,优化加工产业布局,改变目前 “低、小、散、弱”的现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渔业加工产品,打造产业品牌;最后要在政策支持上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好用足用够政策,争取税务部门适当降低水产品加工业的增值税税率,适当降低水产品企业所得税税率,营造税收扶持、收费减免、用地用电用水优惠的政策环境,在对待水产加工企业问题上,象郴州市一样,市长经常召集相关部门到水产品加工企业开现场办公会,特事特办,现场解决一些困绕企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中就给渔业生产开辟了一条永久性的高速通道,岳阳渔业大市、渔业强市才有了基础。